商标历来是各大企业的必争之地,每一枚商标都有特定的意义。尤其是处于同一行业,维护好自身的商标,做好商标布局,不仅是为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更是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的首要条件。
海天味业身为中国市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在不断推出自己产品的同时,也很有商标意识。
但是近期却出现了这样一番场景,在天猫等电商平台搜索“海天”,会显示两家旗舰店,一家售卖酱油、蚝油、料酒、辣酱等调味品,即大家熟识的海天味业,另一家则是来自江西的青龙高科油脂有限公司,主要售卖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产品。虽然同为“海天”,两家的商标LOGO却并不一样。
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成立于1955年,距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2014年,海天味业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调味品界的“茅台”。目前,海天味业已成为国内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的龙头老大,产品涵盖了酱油、蚝油、醋、调味酱、鸡精、味精、油类、小调味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和品种。
而另一家“海天食用油”归属于江西青龙高科油脂有限公司(简称青龙高科),以售卖“海天玉米胚芽油”“海天葵花籽油”“海天菜籽油”等多款食用油为主。公司由江西润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润心科技(870165)曾是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019年7月11日终止挂牌。据了解,“海天”食用油商标是来自于江西宜春当地的一家国有企业“海天实业总公司”。该企业破产后,青龙集团将其连企业带“海天”商标一起收购。
两个“海天”原本毫不相干,你酿你的酱油调味品,我榨我的食用油。但随着食用油的千亿市场缓缓展开,海天味业也决定进军食用油市场,从中分一杯羹,两者这才开始有了交集。
“海天”商标之争
所谓“市场未动,商标先行”,海天味业既然决定进军食用油市场,那么商标是必需的。然而他们很快遇到了拦路虎——青龙高科早在1994年就获得了食用油群组下的“海天”商标。
1994年,江西海天实业总公司申请注册“海天SEASKY及图”商标,后经核准转让给青龙高科。1996、1997年,青龙高科分别申请注册了的“海天HAITIAN及图”“海天Haitian”等商标,商品范围包括食用油、食用菜籽油、芝麻油、食用菜油、食用茶油、玉米油、花生油等领域。目前,这些商标仍为有效商标。
有一点想必大家都清楚,商标是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别进行申请注册的,相同或相似的商品类别上不可注册同名或近似的商标。
于是,要想获得“海天”食用油类别上的商标,海天味业只能先从对方的商标下手。
2018年,海天味业曾以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为由,向商标局要求撤销青龙高科第1174895号指定使用在第29类的“海天”食用油商标。但他们的申请没有成功。2019年4月商标局发布裁定,对第1174895号“海天HAITIAN”商标予以维持。
2020年,海天味业再次提起诉讼,认为青龙高科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在第843093号“海天SEASKY及图”商标被申请撤销日(2018年1月15日)之前的三年之内,对第843093号“海天SEASKY及图”商标进行了真实的商标性使用。同时,海天味业称青龙高科对“海天”文字的使用系侵权使用,请求法院撤销被诉决定,判令被告重新作出决定。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青龙高科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海天SEASKY及图”商标在指定期间在玉米油和菜籽油商品上进行了公开、真实、合法的商业使用,故驳回了海天味业的上诉请求。
几经败诉,海天味业进军食用油行业的计划遇阻。
海天味业多品类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酱油产业的产量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国内的酱油市场已趋于饱和,2018年全国酱油行业产量约1050万吨,同比增速下降为4.3%。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调味品各大品类中,酱油的渗透率已经高达99%。
随着酱油等主营产品业绩增速放缓,酱油市场接近饱和,海天味业急需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2014年,海天味业通过并购开平广中皇公司的主要资产,进军腐乳品类;2017年,海天味业全资子公司收购了江苏洁美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丹和醋业70%的股权;2019年12月底,海天味业以1.69亿元获得芝麻油企业合肥燕庄67%股权,进军芝麻油领域。2020年8月中旬,海天味业推出火锅底料新品;年底发布首款糖产品“雪里糖”,进军食糖业。
然而,面对食用油领域,海天味业却遇到了难题。
至今,“海天”食用油商标依旧归青龙油脂所有,这意味着海天味业目前仍无法在食用油领域进行其“海天”商标的使用。业内认为,如果海天味业无法取得该商标,将会对其进军食用油领域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海天味业在“海天”食用油商标的战斗中接连失利,而青龙高科仍在售卖海天食用油。不过,对于海天味业而言,继续通过诉讼或者与青龙高科进行谈判也是获得“海天”食用油商标的途径。海天味业能否成功进军食用油领域,让我们拭目以待。
知海星技术转移数据服务平台——基于市场建立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数据评价评估体系、标准及科技金融创新服务载体,是山西省本土专业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